
11月2日,以“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”为核心的2025中国(长沙)民营企业科技创新发展大会在长沙盛大开幕。本次大会由中国民营科技实业家协会主办,湘江大成企业研究院承办。大会汇聚国家与地方政企领导、院士专家、产业领军者及绿色发展机构代表等重量级嘉宾,众人围绕“科技+产业”融合核心,从政策导向、高校实践、全球视野、企业落地等多维度分享洞见,为长沙乃至湖南民营经济科创发展注入强劲动能。西部新闻网联合多家媒体重磅聚焦本次活动。
政企领导锚定方向 传递科创发展信心

第十、十一届全国政协副主席、全国工商联原主席黄孟复:立足全国民营经济发展大局,强调“科技+产业”融合是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关键,肯定湖南在该领域的成效。他还勉励长沙民营企业家与年轻创业者,传承伟人江心击水、敢为人先的精神,在科技创新大潮中勇立潮头,续写长沙民营经济新辉煌。

湖南省政协副主席、省工商联主席张健:从全省视角解读科技创新对民营经济产业升级的推动作用,介绍湖南已出台系列支持政策,肯定民企标杆价值。他呼吁落实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,并用“推进中国式现代化,科学技术要打头阵,民营经济要担大任”点明民企科创使命。

长沙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康镇麟:立足长沙城市定位,阐述对民企科创的支持举措,提及长沙六大千亿级制造业集群与全球研发中心城市建设行动,充分展现地方政府助力民企突破创新的决心。

望城经开区党工委副书记、管委会主任周剀:围绕“政策靶向性、培育系统性、服务数字化”三大方向,展示望城经开区科创环境,介绍新材料、智能制造等产业布局,及企业培育、数字化转型成果,凸显园区对民企科创的坚实支撑。
四大高端科创平台启动 五个重大项目签约

“大成柔性智能制造全球研发中心”“大成低空技术合作创新中心”“诺贝尔奖获得者创新中心长沙中心”及“国际碳码研究实验室”四大前沿创新平台宣布启动建设,未来将为长沙汇聚全球高端创新资源提供重要载体。

新能源新材料与智能制造、大修渣&碳渣提取碳酸锂、湖南省交通行业数据联合实验室共建、中南大学-大汉集团社区AI研发中心等一系列校友回湘及重大项目集中签约,展现出湖南在推动产学研用结合、促进“四链融合”方面取得的扎实进展。
诺奖院士专家献智献策 点亮科创前沿视野

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迈克尔·莱维特(Michael Levitt):以全球视野剖析科技与产业融合趋势,指出基础科学的重要性及年轻人在科研中的核心价值,提及AI对科技发展的变革作用。他还分享“多样性在所有领域都很重要”“优秀科学家99%的时间可能都是错的,因为在做困难的事”等独到观点,引发全场思考。

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、奥谱天成董事长刘鸿飞:结合自身企业发展经历,分享高端光谱仪器领域前沿技术产业化经验,强调“专注赛道”“年营收30%以上投入研发”“深化产学研合作”的重要性。他提出的“科技创新不是口号,是一场耐得住寂寞的长跑,方向对了,路就不会远”,成为现场民营企业家的共鸣点。
产业领军者实践分享 探索科产融合路径

宇树科技联合创始人、研发总监王启舟:阐述宇树科技在机器人领域的技术突破,介绍四足、人形机器人产品及应急消防、工业巡检等场景解决方案,分析具身智能对机器人产业化的关键意义,展现科技企业推动产业升级的鲜活实践。

大汉集团董事长傅胜龙:介绍中南大学-大汉集团社区AI研发中心规划,包括四大战略目标与四大数字化订单平台,推动产学研与社区民生场景深度结合。他提出的“AI加爱,一定能够等于美好生活”理念,让科技赋能民生的图景更加清晰。(张栢溪)









